古琴 著名_古琴著名演奏家排名_古琴著名演奏大师

崂山道教音乐 发源可以追溯到东夷古乐。西汉之时,崂山祭祀之风兴盛,当时的咒音与山民号子、民歌韵味相近,体现出浓厚的东夷遗风。东汉末年,经学大师郑康成在崂山(时称不其山)讲经,首次把宫廷音乐带到了崂山。南北朝时期,十方道首寇谦之创编了“祭祀”“祈祷”“度亡灵”等坛场经乐,并定了殿坛功课经韵曲牌《大澄清》《小澄清》《大赞》《小赞》四大经曲。相传,唐代著名道士吴筠曾来崂山,创制《清平调·咏王母蟠桃峰》,后演变成崂山道士沿用至今的“步虚”殿坛经韵曲牌。此际,白云洞道士任新庭开崂山古琴乐新风,后渐成高格。宋元丰八年(1085),苏东坡来到至太平宫,将大型琴曲《归去来辞》传给乔绪然等道士。自此,崂山古琴乐在我国古琴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。清末民初,崂山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古琴乐中心,涌现出褚守恃、温高恒、叶泰恩、蒋清山、孙笃先、薛一了、韩太初、沈寅等名家,留下了《观海》和《月下修竹》等名曲。当时,太清宫的庄紫阳、王茂全、佟太宗,明霞洞的王勉臣,明道观的朱士鸿,寿阳宫的王宣财,聚仙宫的林玉德因琴艺高超,世称“七弦子”。民国初年,崂山各宫观古琴乐兴盛,崂山道士琴人系统形成全国性影响,并且有效促进了我国古琴著名琴派——诸城琴派的发展。崂山道教音乐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